2018年7月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发行的长篇小说《岗上岗下》是山东作家翟焕远先生的又一部反映社会生活的长篇力作,该长篇是2017年度山东省作家协会重点扶持十部作品之一。翟焕远是山东省知名的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无冕之王》《舆论监督》《凤凰岭》等,其小说影响极大,关注度颇高。小说开篇第一段就是:
“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厂里突然宣布一批职工要下岗失业。消息一出,立马在厂里掀起轩然大波,一时闹得沸沸扬扬。鱼那么相信水,水却毫不留情把鱼给煮了。
这部小说以遭受亚洲金融危机沉重打击的国有企业,加之设备老化,产品单一,技术含量低,而出现资不抵债、破产改制为时代背景,细致而生动地讲述了下岗职工刘立秋带领一群下岗职工在政府优惠政策的扶持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赢在转折点的故事。
企业破产,本来是个经济问题。而企业倒闭后的工人下岗就成了一个社会问题,仿佛一夜之间失去饭碗的下岗工人,为了寻求生计,引发了许多群访事件,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安定。
作家翟焕远先生凭借对生活的细致观察,深刻地感受和对艺术的灵气,创作出这部关注民众、关注改革、关注社会发展和关注时代变迁的长篇小说《岗上岗下》。充分体现了一个作家关切时代变化和思考社会发展的民族责任感。
这部小说从总体上看,下岗工人在地方党委和政府的正确引导下,改变了传统的生活态度,面对现实,重整自我,但小说也跳出单纯的下岗问题,关注独生子女、关注传销、民间非法融资,以及浓郁的齐州地域文化等一系列社会重大问题,为读者表现了一个宿命与挑战的多元主题。
一个人知道自己为啥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
小说的人物线索清晰,主人公刘立秋出身于齐州市一个陶瓷世家,知青返城后,被安排在北方陶瓷厂工作。下岗后,因生活所迫,先后和妻子摆过地摊,被聘请到民营企业,后又大胆承包的破产的北方陶瓷厂,成立了振华陶瓷有限公司,带领下岗职工振作精神,克服重重困难拚搏创业。
岁月的磨砺,使得刘立秋更加自信与成熟,他深知“一花不是春,独燕难成行”。他首先想到的是张爱国、高有强等十几名陶瓷技师,同时还招回了200多名原厂下岗的陶瓷制作工人。
“卧龙总有飞起的那一天”,此时的刘立秋百感交集,想起在老厂上班时,常常受到主任任百胜的百般挑剔和找茬的情景。禁不住下定决心要干出一番事业来。
小说沿着主人公刘立秋内心意识地流动,开始从心里描述到叙事结构的转变,讲述了刘立秋一个个研发和创新陶瓷琉璃产品的故事。
这部小说向读者传达的信息是:没有对现实抱怨、不满和愤懑的刘立秋,下岗以后有的只是对于现实的应对和承担。他坚信,只要执着追求,一定会实现自己的梦想。作者成功的人物形象的塑造,使得读者对小说中的各种细节都津津乐道,加强了作品对正能量的传播力度。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刘氏兄妹三人。刘立秋是父亲唯一的琉璃陶瓷的传承人,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秉持和发扬光大陶瓷技艺。至此小说的发展又进入了一个新高度。
小说的情节并不复杂,它紧紧围绕岗上岗下这条主线来结构作品。通过一个个失业和就业的细节来组织故事。作品有意打破时空的逻辑界限,作品内容多线交叉,问题纵横交错,矛盾互相交织等艺术手段,使得故事的辅线和支线在主线的支配下,不断向外散发又不断地向内收回,由此增加了小说的丰富性,鲜活性和真实性。
穿插的故事深彻人心,即使平淡的小事,经过层层铺陈后,也能掀起读者情感波澜。既有谴责歪风,鞭挞丑恶的,又有呼唤正义,弘扬真善美,以此不断推进小说的节奏和显示对道德和信仰的坚持来实现作家的创作意图。
为了扩大再生产,新上琉璃陶瓷流水线,申请500万元银行贷款,尽管副市长李怀滨明确支持,但银行分管信贷的马明行长却百般刁难。饭桌上,马行长表态只贷二百万元给刘立秋。要想多贷款只有多喝酒。多喝一杯,多贷一百万。为顺利拿到500万元贷款,不惜以生命为代价,结果大醉三天不省人事。
技术质量监督局来了一名科长,以刘立秋公司生产的产品未经质量检测就销售为由,罚款一万元,酒足饭饱后,拿走了五千元扬长而去。
新闻媒体来了两名记者,以有人检举公司有偷税漏税、违规排放污水等进行恫吓,要想息事宁人,必须拿钱在报纸做宣传,承担高额的费用。
这样的事例,小说中比比皆是,且生活中实实在在存在着。作家将这些歪风影像化,揭示了经济社会在演变过程中出现的怪诞和反常。写作目的是在触动和思考中,以引起社会对这些弊端广泛关注和疗伤。这也是一个正义作家在民众疾苦面前所流露出的悲悯情怀和对邪气所表示的强烈谴责。
刘立夏系刘立秋之弟,也是小说的中心人物之一。刘立夏的故事发人深省,因意外超生二胎被单位处罚,后辞职下海,东借西凑贷款去山西倒腾煤炭,因煤矿发生瓦斯爆炸,血本无归。妻子梁娟被单位除名后,被人骗去广西南宁,结果跌入传销陷阱。为找回妻子好好过日子,刘立夏去广西找人时,同样被骗深陷传销陷阱之中。这个带有悲剧色彩的小说人物正好与刘立秋成了鲜明的对比,它向人们昭示一个简单的人生定律,性格不同,命运不同,结局也不同。
小说通过刘立夏的境遇设计,揭示了改革转型期的基层民众,往往面临着精神层面的危机,他们除了源于未积极面对生活之外,还缺乏对新时期形势的认知。作品折射出的重重社会现象,政府相关部门该作出怎样的努力?
其次,作品中环球陶瓷厂经理莫非,在小说中是个颇为有趣的角色。他用高薪聘请下岗失业的刘立秋到厂里为他研发新产品,当新产品研发出来后,所谓的重奖只是区区200元,还对刘立秋冷嘲热讽。从表面上看莫非是个不守诚信的乡镇企业厂长,而其背后却是一个社会深层次的问题,民营企业投资小,见效快,因企业厂长斤斤计较,所以引不进人才,也留不住人才,由此也不具备研发和创新能力,更是经不起市场经济残酷的竞争和考验。小说预示了对民营企业的生存艰辛的焦虑,唤醒社会对民营企业的关注,小型民营企业同样也是解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一条可取之路。
文学是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形式,《岗上岗下》这部长篇小说是货真价实的现实版本,在捍卫真善美、批判假恶丑过程中,起到一个双重作用。
小说的问题和矛盾都集中在人物的身上,人物的形象塑造决定小说的生命力。当读完这部长篇后,感觉到作家翟焕远先生是专门研究人的,他很会看人,更会写人,作品中所写的地方,都是透过人外表,看到人的心灵,他用贴切的方言俚语、成语俗语和民间偈后语,灵活的运用在人物形象描写和心理刻画上,给小说不仅增添了趣味性、艺术性,也为小说主题表达,增加了思想性和明朗性。
翟焕远先生的小说语言有着艺术的独特之处,读之给人一个愉悦的快感。他的小说语言有的活泼俏皮,亦真亦假;有的语言沉思冷静,亦庄亦谐。读者在他独到的语言表达中,很容易产生现场感,并主动接受作品思想的感化。
《岗上岗下》这部长篇小说的艺术之处颇多,特别是小说的结尾仍值得一提,也许作者是写的一个陶瓷世家的故事,这个世家的结局,是繁花落尽呢,还是后继有人?
如果没有理解错了,当然是后者。因此,小说用陶瓷前辈刘鹤之(刘立秋之父)的去世,和几乎在同一时间里又一个小生命的出生为小说的结束,确实耐人寻味。
开始中结束,结束也是开始。也许翟焕远先生笔下刘氏陶瓷世家就是一个闭合的圆,本是这样的循环不尽。至于生活,作品告诉读者,一个人知道为啥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这是作家翟焕远先生为《岗上岗下》这部作品书写的一枚抹不掉的标签。
这枚标签永远贴在齐州大地上!
长篇小说《岗上岗下》计33.8万字,是一部描写国企“四O五O”下岗职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奋发有为,不忘初心,艰苦创业的励志长篇小说。题材还涉及下岗失业后上访、参与非法传销、民间融资等多个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