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静的水,流动的河
——读张大勇诗集《月亮邮局》
接到大勇先生的诗集《月亮邮局》,已经几个月了。一读再读……这位人生的歌者,把爱根植在大地上,将如同静水的文字,汇聚成一条色彩流动的河。河水呈现耀眼的光波,带着温润的柔情和巨大的心灵力量,流向季节,流向岁月,流向远方……
眼前这本《月亮邮局》,是大勇先生于2019年12月新出版的第二部诗集。较2002年出版的第一部诗集《乡葵》来说,在形式和风格上都有所创新。他专注于灵魂的开掘和情感的思辩,是现实主义和唯美主义的兼得与并蓄。
简洁,凝练,含蓄,隽永,每首诗就像一尊精致的微雕。仔细品味,确有一番醇厚的味道和罕有的入迷。
大勇先生出生在苏北农村,中学时代,就有诗歌、散文在阜宁县广播电台、盐城市广播电台和盐阜大众报发表。初露尖角,便一鸣惊人。
工作之后,他曾做过报社记者、杂志编辑,现供职于金融系统。每至一处,皆与文字交集。30多年的笔耕不辍,在市级以上的报刊上发表诗歌一千余首、散文近百万字。作品曾获得盐城市政府文艺奖、江苏省首届“青山”诗歌奖、全国“我为祖国写首诗”诗歌奖和中国散文精英奖,部分作品入选《语文》(苏教辅版)《读者美文精品选》《江苏文学50年·诗歌卷》《中国年度诗歌选》等重要书籍。
大勇先生是我的良师益友。我很欣赏他的文学才华,更敬佩他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他始终关注生他养他的这块土地的一切,并通过文学创作尤其诗歌创作,去反映时代生活和现实世界。他的文字里,是一种向善力量的传递,思想和精神的光照。
每当我翻阅他的诗页,仿佛看见他坐在宽厚的大地上写诗。一本近三万字的《月亮邮局》,满储深沉的思考和绵延的情思。全集由五部分组成:草木篇,季节篇,歌哭篇,行游篇和家园篇。
温婉,洁白,坚硬,与欲望冲突,与美好邂逅,于时光中突围的能量世界。无论语言的运用,意象的呈现,节奏的处理和主题的确立,都可看出大勇先生的诗作追求的是正义,高尚,清新和安祥。表现了他期望的精神面貌和积极向上的情绪。在悦耳的声音里,在迷人的景象里,在美好的生活里……处处有诗人梦想的指向。
第一辑:草木篇,诗人借助具象之物:树,鸟,青草,茉莉花,桃花,梨花,杏花,芦花,残荷,锦葵,盐蒿草,羊……巧妙地运用声音、色彩、形象,为受众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春之图。由此,一个抽象的春天顿时变成了可感,可触,可视,可闻的多彩画屏,热爱,保护,珍惜之情油然而生。反复品味,不忍释手;仔细咀嚼,感悟良多。受众从中认识到自然环境对社会关系构建的灵魂作用。
第二缉:季节篇。诗人大勇先生是生活的歌者。他用自已别样的心声,唱响了农耕之恋,唱响了岁月如歌。他沿着时光的年轮去等待季节的脚步,把对“雨水”、“春遇”的迷恋,“月光”、“阳光”的赞美,连同“麦收时节”的热衷,一起收入囊中,编织成岁月静好的金箔,让季节不再是一个时间的概念,而是人类生命的升华。诗人的诗歌也与春花秋月,夏荷冬雪一起生长。
通感,隐喻和象征的艺术手法,最能检验一名诗人深层次心灵抒写的真情。
第三辑:歌哭篇,是大勇先生笔下另一种风雅的体验。“就像一粒盐/藏匿一口深井。”诗人沉静的内心,如一支莲台上坐禅的蜡烛,跳动着淡淡忧伤的音符。读他这些诗作,宛如有人给你敞开一扇故事的窗口,为宇宙的微妙,为人类的仁爱去感受一份悲悯的情怀。
大勇先生的散文、诗歌,常常为我们保存一份美好的记忆,并时不时地提醒着我们:美在身边,爱在近处。
他的第四辑:行游篇。就像一串回荡在屐痕上空的响铃,仿佛在摇动着一不小心被丢失的烟雨风尘。“单音,骑着天籁飞翔/群声,够着上帝的喉节/白云应声下凡/藏到一颗颗麦粒里,酝酿心经”(《独自抑或合唱的麦子》),诗人的心绪,巧化成隐现的意境,为诗人的守望作出精神希图的体现。
行游大地,是诗人对乾坤的赤诚。一如爱着亲人一样地爱着山河大地。这正是他诗歌生存的力量。
乡愁、乡情、亲情是大勇吟哦不止的话题。第五辑:家园篇。且看这些诗:《坐看秧禾》,《晒麦》,《回家》,《车票》,《又见盐蒿草》,《棉花》,《东华忆》,《对饮》,《年夜饭》,《看你饮用晨曦.慢慢长大》,《白发里居住透明的岁月》……
仅读上面这题目,就会让人内心深处涌起难以抑制的乡情、亲情。诗中种种意象的营造,是诗人生命的体验,心灵的内视,岁月的回望。老家门前的暖阳里,一直保存着他童年的梦想。“……今夜我俩抵足而眠/乘看父亲绵长的鼾歌/我向着童年回返……”(《对饮》),这样的内心独白,属于诗的,也属于诗人的,更属于大家的。
乡愁蕴含的万般奥义,正是诗人通往远方的一条心灵栈道。诗人大勇先生会用一生的热血去养护她的婉丽。
文学的金字塔是诗歌,而诗歌的活跃领域是语言,语言的打磨和锻造是无止境的。从《乡葵》到《月亮邮局》,体现了诗人大勇先生经历了更多的时光磨砺,他带着厚重的沧桑情思,为生活写出了显示他充满自信和独特见地的作品。其作品根植于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并吸纳了现代文化层面的时代精神,逐渐形成了自我特色的新诗形式。无论在思想上,在文化上,在观念上,在价值上,还是在格局上,都呈示一种创新的方向。诗歌评论家姜超认为张大勇的诗歌“充满神性,满是对乡土的自然膜拜,在中国里下河诗歌群体独具一格”(2017年3月6日《文艺报》刊登的《里下河诗歌群体的共生性意义》)。在叙事和抒情之间,真切而又准确地抵达神性内核,给受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发表在《人民日报》副刊上,后被收入《考试》题库的组诗,更是令许多读者难忘。然而,就这样一名久负盛名的诗人,仍继续“躬身文坛阡陌里,甘为润物细无声”。他淡泊名利,低调做人的品质,使我想起了一句名言:亲近文字的人往往只注重文心的雕琢,而忽视了人生的飞扬。大勇先生正是这样的文人,文辞在他的手中锤炼,锤炼再锤炼,至于诗歌之外,他则保持着沉默,坚持“让作品说话”。白云的洁浄,天空显得更加湛蓝。当代文化的天空里,需要这样的白云。
心如止水,清爽舒怡,不炫耀,不显摆,不着急,这才是真正的智慧,真正的诗人。祝贺你——诗人大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