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申江笔谈 正文

沧海云帆–《曲平诗文钞》序

陈忠林 |
Avatar photo
陈忠林

江苏阜宁人,毕业于南京大学法律专业,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江苏盐城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华夏孝文化》杂志副主编。

  “才饮清荷露,又闻桂花香。”这是一位秋游西湖的诗人留下的佳句。我将它作为赞语转赠给范登发先生的《曲平诗文钞》。

  《曲平诗文钞》这是范老先生即将付梓的又一部诗文选集。先生60年代毕业于苏州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从事中学和电视大学的教育教学工作。从读书、教书到写书,一生徜徉书海。不仅为国家培养了无数人才,还为人民教育撰写了大量具有深远意义的教育理论。值得提及的是,退休之后,仍笔耕不辍。创作并发表的诗词曲赋、散文、杂文、评论及小说等各类文学作品高达几十万字。在这几十万字的作品里,不仅带给我们的是一篇篇唯美的文字,更是一种熏陶、感染和启迪的精神享受。不仅让我们感受到老先生于平淡中寻找诗意,于生活中感悟人生的人文精神,也让我们看到了先生关注历史,关注时政,关注现实和关注生活的家国情怀。
  
  这部《曲平诗文钞》,体类宏大,内容丰富。既有时空的跨越,又有艺术的突破。绝大部分的作品是近几年的新作。其中也有不少篇数已在国家级报刊杂志或大学学报上发表过。就其影响和价值而言,确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文化珍品和教育精论。全书共分两大部分,即:第一部分《曲平诗词续编》。第二部分:《曲平文钞》。第一部分《曲平诗词续编》,又分列十卷。分别为:感时篇、咏史篇、行吟篇、咏物篇、百态篇、杂感篇、家和篇、寄赠篇、藏头诗和长短句。这部分作品是诗人颂赞、希冀、祈愿、回望和追逐等各种情怀的流露。在先生氤氲华美而沉静的文字里,你可领略先生对生活的热爱、赞美和抒情。第二部分《曲平文钞》,这部分作品是先生创作的散文、评论、杂谈和小小说,共计23篇。这部分其实是一名老教授走出的一条向社会传播正能量的话语途径。值得提及的是,作者在这部分作品中,文字的表现手法有了新的突破。时而明写,时而暗喻,时而叙述,时而论说。引经据典,笔力纵横。变幻多端,匠心独运。常常在玩味的文字空间里,呈示一个意味深长的警世名言。令人大快!读诗知其人,读文见其人!当你打开这部《曲平诗文钞》,读着读着,范老先生的形象便出现在你的眼前……
  
  搞教育范老坚持“德教为先”
  
  从事教育工作几十年,范老不忘“以德为先”。他在他发表的教育论文中,处处体现一个教书与育人的辩证关系。他始终认为:良好的思想教育才是成才的基础。“育苗树木百年亊,才柱栋梁万载铭”(尊师爱教育才兴邦)突出育的重要性。育苗是树木的出发点,育人是树人的出发点。主张先做好人再做学问。“尊师依律经书念,教课按规宗旨扬”。(举国尊教英雄众多)一句教课按规宗旨扬,不仅强调了“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观点,还澄清了只教书不育人的模糊认识。尤其在《当前远距离教学手段真伪辨》一文中,有力地抨击了当前成人教育中的学风和考风的不正之风。多少人为了个人升迁而追求一个有文凭而没学问的虚名。而不是“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当你读了这篇发表在《高等教育研究》理论杂志中的教研论文,一定对先生会肃然起敬!这是范老先生以国为怀为中国的高等教育所作的一个实实在在的贡献。唐代韓愈《师说》,“古人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感也。”传道,是授业和解惑的导航仪。因其如此,范老为国家培养了诸多一代英才。自已也成为一靣永不褪色的旗帜。
  
  搞创作先生主张“文以载道”
  
  范老先生无论在职任教还是退休赋闲,都离不开读和写,读写是他生活的一部分。先生酷爱文学,擅长诗词。本书第一部分《曲平诗词续编》是范老先生用诗词曲赋表达他对生活的领悟和对世事的认识。一些所思所想在一定程度上既是为传统文化在寻本,又是为生活的真实转向文学的真实在探源。诗、词、曲、赋、散文、评论以及小说等,范老先生在不同文学样式之间毫无障碍地行走,并留下一个个令人惊羡的足迹。从历史题材的感怀到当代题材的感想,无不打上时论的烙印。在他创作的50多首“感时篇”中,足以呈现老先生一颗忠于人民忠于党的拳拳之心和爱国热情。即使在创作以家为题的诗词中,也照样蕴含着“正道”的理念。用现在的时髦话说,就是在传播正能量。有国才有家,这是诗人范老先生的家国情怀,仁爱之心。先生强调个人修身,重视亲情,行孝尽忠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范老先生在本书中为我们收彔了几十首具有时代价值的诗词作品。许多首诗词既是摄入文人心魄的文学书写,也是深入百姓之心的精神归宿。这里恕我不再列举,当你阅读时,相信你和我一样,会觉察出范老先生的作品宛如一条家国情怀的江河,流淌着民族的精神道统,是一弘滋润读者心灵家园的甘泉!
  
  在风景中寻找文化的仁智行者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旅行是老先生另一种形式的读书。乐山乐水的范老先生,在他的“行吟篇”里收录了近70首诗词。这些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作品,是先生独特的具有个性的审美体验。如《借歇竹棚》一首,诗中写道“无竹群居俗气稠,修篁独步看春秋。前山松柏风吟诵,后水一湖数竿秋。”诗人把目光投向村民的竹棚。创作出一首精妙的七绝。起句破题,承笔用独步看春秋点题。转折处,将前山松柏,后水一湖意象并置,其间风吟诵和数竿秋又独具深意。看得出诗人在收束全诗时的匠心。仿佛在农家借歇一刻,让诗人没有想到的是余绪悠悠……
  
  “看似寻常最奇崛”诗人抓住了这个易被常人忽视的艺术境界。
  
  山山水水,在范老先生的笔下,常常是一首品象兼具的好诗。再如《朝云塔》,“孤山玉塔看西湖,毓秀钟灵景色殊。水绕湖环桥九曲,人潮涌向五姐姑。”这首诗语言绮丽,理趣自然。读起来有种高山云归之感。先生的美学诗心和热爱自然的品质是他寻找风景文化和文化风景的原动力量。当然,也呈示了他对诗词持久不懈的酷爱与追求!
  
  集教育研究与文学创作于一身的学者
  
  随着范老先生作品数量的不断上升,创作视野日渐开阔和文风的多样化,其作品越来越体现出她的阅读价值。可以想见,博览群书是范老先生作品价值的主要来源。从他的作品中,使我们见识了他的知识储量。打开《咏史篇》,你便能略见一斑。大家知道,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范老先生的咏史也就从盘古开始。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黄帝–尧舜禹–夏桀–商汤王–商纣王–隋炀帝–秦始皇–刘邦–秋瑾–作者一路读史,一路吟哦,于是在近40名的历史人物中,先生用文化视角在这些曾经对社会发展有过重要作用的历史人物,一一作了独具新意的评说。不管正说还是戏说,都会引起你对中国历史的阅读兴趣。老人家用诗的形式对中国历史名人在价值上的寻找,确是一种古为今用的创新。况且还有先生与众不同的见解与深思。更是引人入胜。如《项羽刘邦》诗二首,《再谈项羽》,《三说项羽》,《鸿门宴》以及在第二部分《曲平文钞》中的《试论李清照的叛逆精神》等篇什中,彰显了范老先生对于排它性的历史人物评价有他自已的见解。一贯治学严谨的范老先生以诗人的激情,突破了所谓循旧的固定范式,构建了一种新的表达格局。文学家不是历史学家,他可以用思想的驰骋和情感的放飞带给读者一个审美冲击。当然,其中也不乏范老先生的真知灼见和文化理解。“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发乎迩而见乎远”。先生的许多作品让你读后能产生一种维度上的共鸣!本书的第二部分《曲平文钞》,是先生在诗词创作中对精神向度的拓展。他用散文、评论、小说等体裁去完成他的表达任务。难能可贵的是,作者超越了文体本身的人生视界,打通了真实与虚构的文化界限,将笔端伸向远方,对是非善恶作了精辟的理论探索。更有甚者,作者将目光投在小人物的身上,让卑微和善良去书写平凡世界里的普通人之歌。
  
  好了,不再噜嗦了!我作为一名读者,怀着一颗对范老先生的真诚与贺忱之心,将自已的读后感告诉各位方家。并想得到你们更多的阅读视线!先睹有感,不足为序!
  
  陈忠林2020年2月1日
  
  于沟墩红旗村抗击疫情期间

       

版权声明:
1.原创文章(含图),即海派文学网原创作品或者特邀作者所作,此类文章本站拥有发表权,如要转载请注明:转自于海派文学网并附原作者信息。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本站联系。
2.转载文章(含图),即来源于他方的作品,此类文章本站都注明原发表地和原作者名称,转载并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为文学研究。第三方如要转载,请附原发表地及原作者信息,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原发表地或原作者联系。
3.海派文学网为研究性公益网站,非为赢利目的。如果您对本站的转载与引用有任何建议与意见,可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作出适当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