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申江笔谈 正文

走读《梧桐映双城》访随园芥子园

醉溪流域 |
Avatar photo
醉溪流域

图书策划人,文化经理人

  在南京,每一次经过上海路和广州路的交叉口,都会看到随园两个字的一些店家招牌,可惜,这块诞生过《随园诗话》、《随园食单》的文化佳篇的建筑早已荡然无存。历史概念的随园虽然已经不存在了,但是随园的主人袁枚数百年来依旧热度不减。在《梧桐映双城》这本地理文化书里,作者用幽默风趣的文笔描写了随园主人的很多趣事,以及他的偶像的故事。带着这本书走访这些地方,让我体会到了触摸历史的愉悦。

  辞官前一年,袁枚用三百两银子买下金陵城郊的一座废旧庄园,修葺改造。这里原为曹雪芹祖父曹寅的园林,建于1706年前后,《红楼梦》里大观园的前身。曹家没落后,园林归于接任江宁织造的隋赫德,当时也叫“隋园”。后隋赫德又被抄家,1748年袁枚购得此园,“随高置楼、随溪建亭、随涧搭桥、随流作舟”,借来故乡杭州的苏堤、白堤、断桥景致,一草一木,一石一水打造自己的爱巢。

  巧合的是,近一百年前,也有一位钱塘人士,爱上了金陵的山水,1662年,清康熙元年,李渔52岁时举家从杭州迁居南京,先居住于金陵闸附近,后来在金陵最繁华的十里秦淮建造芥子园,一住就是近20年,度过了一生当中最为辉煌惬意的一段时间。

  南京以中华门为界,左右称为门西和门东,因为是老城南民居聚集地,所以一般在门西、门东前面加一个“老”字。老门东向里走200米左右,左边有个三条营,巷里向前50米左右就是芥子园。现在的芥子园系根据史料记载而复建,地点为蒋百万故居西侧,与专家们考证的原址江宁路西侧老虎头5号相差约300米左右。如今,在这个重建的私家花园里,亭台水榭,风景秀丽,远处大报恩寺与芥子园遥相呼应。

  1668年,李渔终于筹集到建园资金,开始打造芥子园。虽不及三亩,但在李渔的精雕细琢下始臻佳境,被称为是园林史上最小且最为经典的园林之一。芥子园有着中国园林的设计哲学,无论人站在哪里,每一个角度看出去,眼前的景物构图都像一幅画。园内既有浮白轩、栖云谷等,又有丹崖碧水,茂林修竹,鸣禽响瀑,茅屋板桥,凡山居所有之物,无一不备。佛教里有个词“芥子须弥”,指微小的芥子中能容纳巨大的须弥山,也是芥子园的名字由来。

  遥想当年,芥子园不知让李渔萌生了多少的写作灵感!李渔毕生从事文化创作与演出,被后世誉为“中国戏剧理论始祖”,“世界喜剧大师”、“东方莎士比亚”。只要是说起明清文学,他就是个绕不开的人物,各个门类都有着他的身影,他还是休闲文化的倡导者、文化产业的先行者。高格调生活指南《闲情偶寄》内容包含戏曲理论、饮食、营造、园艺、养生等,被誉为古代生活艺术大全,名列“中国名士八大奇著”之首。

  李渔的这种园林美学应该影响到了袁枚,随园的设计也是小巧玲珑,内藏乾坤。而且移步换景,处处体现了中式美学的娴熟运用,以及山居的禅意风。如果他早生一百年,他确定他俩一定是俞伯牙和钟子期那样的知己。多年后,袁枚接过李渔金陵第一时尚教主的旗帜,成为跨界的斜杠中青年。自号“随园老人”的袁枚诗文冠江南,撰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新齐谐》和《随园食单》等,与赵翼、蒋士铨并誉为乾嘉年间性灵派“江右三大家”,与大学士纪晓岚时称为文学上的“南袁北纪”。

  中国历史上,有八位著名的美食家,孔子、曹操、杜甫、苏轼、张岱、李渔、金圣叹和袁枚。袁枚则以美食家的身份,写下了一本美食圣经——《随园食单》。甫一出版,就被人疯狂购买,被看作是中国饮食烹饪文化史上的里程碑。李渔特别爱吃鱼也会吃鱼。

  中国古代最浪漫的一群人,大概要属魏晋的名士。名士风度从秦淮河流淌荡漾,穿越岁月的浮云,到了明清时期,金陵这座繁华的商业城市,依然有侈靡的生活消费风气。而在那个严酷的文字狱时代,纵情于声色犬马也算是一种生存方式,李渔和袁枚这两个才艺双绝,儒商大咖的横空出世,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烹饪艺术的发展。

  袁枚和李渔,这两个率真无羁、标新立异的江南才子在南京活出了惊世骇俗,活出了酣畅淋漓,活出了活色生香。他们可以算是传统文人中的另类,是理想十足的叛道者。琴棋书画诗酒花,柴米油盐酱醋茶,优游诗酒、风流倜傥,然而还不仅仅如此,他俩的性格如此相似,都对屋宇宅邸、觥筹交错、如花美眷有着特殊的迷恋,又都有出世入世的本事,动如脱兔好友遍天下,静如处子文坛不倒翁,好在,随园和芥子园成就了他们的理想人生,唯有美食与美景不可辜负!

       

版权声明:
1.原创文章(含图),即海派文学网原创作品或者特邀作者所作,此类文章本站拥有发表权,如要转载请注明:转自于海派文学网并附原作者信息。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本站联系。
2.转载文章(含图),即来源于他方的作品,此类文章本站都注明原发表地和原作者名称,转载并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为文学研究。第三方如要转载,请附原发表地及原作者信息,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原发表地或原作者联系。
3.海派文学网为研究性公益网站,非为赢利目的。如果您对本站的转载与引用有任何建议与意见,可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作出适当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