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散文家、书法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聚智慧、忠诚、谨慎、革新等一身的臣子典范。在其生前著述颇多,但他一生的才学,都浓缩在两封家书中,其一是写给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其二是写给外甥庞涣的《诫外甥书》。
《诫外甥书》与《诫子书》相同的是,也只有八十余字,短小、精悍、寓意深刻,不同的是,《诫子书》强调 “修身”“学习”的重要性,而《诫外甥书》则着重阐述“立志”“做人”的重要性。《诫外甥书》全文如下:
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
下面,我把自己对这篇家书的理解和感悟记录下来,和朋友们分享:
在《诫外甥书》开篇,诸葛亮便旗帜鲜明、没有任何修饰地直接指出:“夫志当存高远”即告诫外甥,“做人应当抱有远大的志向、事业上要有抱负。”
当然,诸葛亮并不是给外甥一碗毒“鸡汤”,而是真正的精神上的“十全大补”,因为接下来,他围绕着“志向”,不吝笔墨地进行了论述。
第一,要做到“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
在这里,诸葛亮强调了“立志”有多种方法:
1.“慕先贤”:换言之,要求外甥以古代先贤、圣人为楷模,这些“先贤”身上的正能量是无穷的。学习、借鉴才能促使自己更快地成长。
2. “绝情欲”:这里的绝情欲不是要外甥不近女色、断掉一切男女私情,而是强调不要过分沉湎男欢女爱,以避免英雄气短儿女情长而耽误前程,因为此时的庞涣正值青春年少,如果一头扎进情海里,有可能只顾小儿女私情,而忘记了“大业”。
3.“弃凝滞”:指心思局限于某个范围,用我们今天的大白话来说,就是“不要为琐事烦恼”,因为人一旦被琐碎之事绕身,就容易消磨意志、困顿于琐碎之中而碌碌无为。
做到以上三点后,即使身处逆境,远大的志向也能“庶几之志”,即接近或近似于先贤的志向,在你身上明白地体现出来,使你内心震动、心领神会。(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
第二,“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
诸葛亮在向外甥列举了“立志”的三个方法后,接着谈到实现理想的前提是要做到“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简言之,就是“大丈夫要能屈能伸”适应顺利、曲折等不同境遇的考验,要抛开心中的杂念和感情纠缠才能一心一意,要好学不耻下问,要心胸开阔不宜斤斤计较。
做到这些以后,虽然也有可能在事业上遭遇困顿而暂时停步不前,或是才华不被别人所了解,但这些不可能损毁自己高尚的情趣,所以不必担心将来事业上不会成功。(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
第三,诸葛亮又从反面去论述“立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
在这封书信的结尾,诸葛亮再一次谆谆教诲外甥庞涣:一个人如果理想(志向)不坚定,没有钢铁般的意志,境界狭小、目光短浅,终日沉溺于俗务、私情,甘于平庸,那么他的人生就会定格在社会底层而不得翻身!
“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家书结尾这一句,又何尝不是诸葛亮给外甥留下的人生“警示”和诫勉呢?
一千多年后的今天,诸葛亮的《诫外甥书》依然适用,可以作为年轻人自勉、自立、自励的典范!也可作为父母用来教育子女,鼓励其立志,告诫其“做人”必须遵守的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