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

文学病毒与文学尊严

是非多了,文坛就会抹黑。丑闻多了,文坛就会蒙羞。病毒多了,文坛定会霉变。文坛的这几种病毒,严重地污染了文化生态,破坏了文人形象,损害了文学尊严。对于当今文人和文坛的病相,我想说说心里的话。这个社会是个民主、开放的社会,允许我们说话,允许不同的观点和声音。只要这种观点和声音不违背国家和民族的 利益,实事求是,有利科学发展。我指出一些文坛的病毒,是为了呼唤文学更为神圣的尊严,是为了我们的精神领地更为纯洁和高尚。

首先,必须承认,我们的绝大多数文人的文学精神是清洁的,文学思想是健康的,文学品德是高尚的。正因为有了这些文人清洁的文学精神、健康的文学思想和高尚的 文学品德,我们的文学才有今天空前的繁荣和发展,我们的文学才赢得了社会的欢迎和尊重。这是大前提,是谁也否定不了的大前提。不必争议,也无可争议。

但是,由于物欲、权欲和肉欲等社会病毒的侵袭和影响,文坛也在感冒发烧,感染了不少病毒。这些病毒正明目张胆地攻击着文坛和社会,侵蚀着社会和人们。

第一种病毒:以恶贬善的经典恶搞。经典,是一个民族文化艺术的智慧结晶。任何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经典,并且都能够在经典里找到人生的坐标、英雄的榜样和文 化的力量。郁达夫说过,没有经典的文明是没有灵魂的文明,没有经典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经典,是一个民族的心灵通道,是一个民族走向精神高度的灯塔与 火把,产生经典越多的民族,是精神向度越高的民族。经典传承越好的民族,是越会永生不朽的民族。因此,每一个国家都会不遗余力地保护自己的经典,传承自己 的经典。遗憾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经典正不断地被恶搞、调戏,乃至“强奸”,却没有引起足够的警觉。

潘冬子是电影《闪闪的红星》 里的人物,是影响了几代人的少年英雄。但是,第12届央视“青歌赛”组委会邀请北京主流媒体出席第12届青年歌手大赛的策划座谈会时,居然在会上播放了一 个网友制作的短片《闪闪的红星之潘冬子参赛记》。短片中,潘冬子、春伢子都是青歌赛参赛选手,潘冬子的父亲是房地产大亨潘石屹,潘冬子母亲的梦中情人是李 咏,一心想参加“非常6+1”,而原电影中的地主恶霸胡汉三成了一个叫“老贼”的评委,不仅操纵着评委,而且也是大赛各种新花样的创造者。参赛的决胜局是 潘冬子得了奖,加入了走穴大军。

无独有偶,上海现代人剧社的《Q版辣妹打面缸》话剧,竟将世代深入人心的清官包青天刻画成跑官卖 官、调戏青楼女子、敲诈勒索民财的“淫棍”。网上流行的董存瑞炸碉堡,也被篡改成董存瑞和一河南战士一起炸碉堡,炸药包够不着桥孔上,河南人以找棍子为名 溜了,气得董存瑞在最后时刻手举炸药包喊:我再也不和河南人打交道了!

对经典和英雄的恶搞,简直令人发指。这何止是恶搞?简直是 亵渎!这些经典里的英雄,是支撑我们民族的精神骨架,是流在我们民族血脉里的血,对经典和英雄的恶搞,是在敲我们民族的骨头,放我们民族的血,消解我们民 族的意志,摧毁我们民族的价值。不是危言耸听!在国外的很多国家,民族英雄的意义,就是国家的象征和意义,要是对他们的民族英雄进行恶搞和亵渎,是要受惩 罚,甚至坐牢的!法国的圣女贞德,印度的圣雄甘地,美国的马丁·路德·金等民族英雄,都是在他们国家不许有任何侮辱和亵渎甚至调侃的语言和行为的。可是, 当我们对我们的这些民族英雄一个一个被丑化时,我们居然还只是认为是娱乐,即便认为是恶搞,也觉可以宽容。

第二种病毒:以色贩相的文字卖性。如果说对经典和英雄的恶搞,只是极少数现象,但这种文字卖性,却较为普遍。

本来性和爱是最圣洁和愉悦的事,是春风细雨,如抱琵琶半遮面。可是当下的文学作品,很多都是肉体展览和性表演,是赤裸裸的尖叫、裸奔,没有一点遮羞布了。我 曾经与一位大学教授在一次座谈会上有过激烈争执。这位教授说:谁爱在文字里卖性谁卖就是!那是他(她)的自由。我说:是的,是她或他的自由,但别在大庭广 众下卖,自产自销得了,别卖了还洋洋自得地满大街敲锣打鼓地宣传,那对我们还没有长大的子女不好。教授说:有什么不好?谁爱看看去。我问:你会把这样的书 拿给你女儿看吗?教授说:肯定不会,怎么能够让我的女儿看呢?我说:如果我们写的东西不能给自己的儿女看,我们何以拿出来给全世界的儿女看?我们的文学良 知和艺术道德哪里去了?教授哑口无言。

还是那句话,我们不是禁欲主义者,我们不是不能谈性、写性,但如果过度了,太滥了,就是纵淫过度,劳命伤神了。

第三种病毒:以丑为美的行为艺术。写到这里,我估计那些打着行为艺术旗号千方百计出名的所谓行为艺术家会立刻对我围攻,你懂行为艺术吗?我们所有的人对行为 艺术评头品足完了,也轮不到你彭学明胡说。我想,真正的行为艺术家,是不会骂的。是的,我不懂行为艺术,也没实践过行为艺术,但是我想,如果行为可以作为 一种艺术的话,也该是一种美好的艺术。我们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都是行为艺术。行为艺术体现的也应该是美,而不是恶和俗。行为艺术传达的,也应该是通过 身体和行为表达出身体和行为本身以外更深更好的东西。行为艺术,也要合乎常规,合乎理性,合乎艺术规律,合乎行为本身。一切的行为艺术,都不得冲击国民的 道德底线,不得逾越艺术的道德法度。

可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行为艺术,是什么样的行为艺术呢?是性的展示、色的展示,是血腥的展 示、暴力的展示。裸奔,号称行为艺术。集体在广场上赤身裸体晒屁股,号称行为艺术。两头猪被刮光了毛赶在大街上让其性交,号称行为艺术。解剖一头牛然后人 钻进牛肚子里缝上牛皮再从牛肚子里钻出来,号称行为艺术。在酒店大厅里堆一大堆粪便,然后买走这一堆粪便,号称行为艺术。甚至宣布人和驴结婚,也是行为艺 术!!!这是提倡什么呢?这些所谓的行为艺术目的是什么?这样的行为还是艺术吗?这样的行为和艺术是不是离我们太远,太不可理喻了?

想不到的是艺术的所谓行为艺术,居然也蔓延到文学的行为艺术上了。我们某个诗人的诗歌朗诵会上,居然也有人脱得一丝不挂地朗诵!脱的时候还有女“诗人”帮着 脱!先后有几个作家更是以文学的名义玩起了包养的游戏。这几位文人在网上发文寻求富婆和明星包养后,口口声称是为了有一个安逸的生活环境去安心文学。在这 个社会,物欲肉欲横流的时候,女人被包养不足为奇,男人被包养也不足为奇,但把包养的目的贴上文学的标签,跟文学挂上钩,这实在是对文学的又一次侮辱。爱 包养就包养吧,何必往文学身上点火?明明是贪图享乐,文坛作秀,哗众取宠,却偏偏说是为文学献身。看看网上网民们对这些所谓的行为艺术的不解和愤怒吧,你 就知道行为艺术的方向是走的歧路还是坦途。

行为艺术本是非常直观美好的艺术,但被某些打着探索艺术旗号的少数人引上歧路,绑架强奸了。

第四种病毒:以俗媚俗的低下文格。文学是有文格的。以俗媚俗却成了当下文坛一个可怕的时尚在流行。流氓心理,痞子心态,颓废生活,灰色人生,阴暗表情,欲望 表演……像瘟疫一样在蔓延。酗酒、婚外恋、情杀、凶案、堕落、沉沦、鬼故事、金钱至上、权力至上、一夜暴富、一夜成名,等等不健康的东西大 行其道。而我们的文学界,却有人为其美名“新写实”、“新体验”,是“癫狂美学”,为低俗的文坛风气戴上合法的高帽和艺术的光环。文坛把新写实的定义为还 原生活的原生态,作者情感零度介入,阅读者直接参与文本创作,作家——文本——读者共同展示小说这种文学样式。其实,我反对癫狂美学,却并不反对新写实, 新体验的提法。作为一个创作流派,新写实也好,新体验也好,无可厚非。我不反对新写实,我只是对新写实的定义有不同的看法。我就搞不明白,哪个作家创作时 情感是零度介入?哪个作家创作时没有经过艺术和生活的提纯?又有哪个作家的创作是阅读者直接参与文本创作的?一部作品,如果没有作家的本位体验和情感的投 入,他怎么能够让作品中的人物有血有肉、鲜活生动?如果我们的文学不进行生活和艺术的提纯,就纯粹地表现生活的原生态,那还要文学做什么?有新闻就够了。 如果作者是零度情感,怎么去表达情意?

我们还原生活的原生态,不是简单的还原。还原不等于复制,更不是盗版。还原的目的,是还原 生活的真实。还原的过程,也有取舍和提纯的过程。只是说在取舍和提纯的过程中,也要保持生活的真实性。真实的生活里,有假丑恶,就有真善美。除了酗酒、乱 伦、一夜情、婚外恋、情杀、凶案、堕落、沉沦、鬼故事、金钱至上、权力至上、一夜暴富、一夜成名,更有许多美好的、值得我们表达的东西。正所谓再苦的生 活,都有甜蜜。再甜蜜的生活,都有烦恼。放大颓废生活,灰色人生,阴暗表情,欲望表演,而舍弃生活的温润、人性的温度、社会的温情,舍弃生活的丰沛和多 彩,舍弃生活的真善美,用生活中的阴暗遮蔽生活中的光芒,显然不是生活的原生态,显然是走出了新写实的真实意图。

第五种病毒:以 牙还牙的口水战争。文人骂街,文坛吵架,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文人相互揭短,文坛网络对骂,已经演绎成了一场又一场的口水战,既成了文坛津津乐道的“盛 宴”,也成了街谈巷议的笑柄和话题。现在的文坛,似乎老老少少都成了老虎屁股摸不得。一摸,就会泼妇骂街。别说恶意的对人和作品的攻击,就是善意的批评建 议,甚至一句不经意的、欠贴切的话,都会引来一场经久不息的战争。文坛的龌龊,文人的刻毒,都在大庭广众中暴露无遗。对骂的结果是,文人与文人结了仇,文 坛让外界看了笑话,还培养了一批网络愤青和网络暴民。一个本很普通的文学批评,往往会经过媒体的推波助澜,而最终演绎成口诛笔伐的网络暴力,变成一场浩大 的笔墨战争。

是非多了,文坛就会抹黑。丑闻多了,文坛就会蒙羞。病毒多了,文坛定会霉变。文坛的这几种病毒,严重地污染了文化生 态,破坏了文人形象,损害了文学尊严。我们少数文人的自轻自贱,使文坛的确抹黑、蒙羞。在人们的心中,文坛曾经是那么神圣而庄严,现在似乎不是了。文人曾 经那么受人尊重和景仰,现在也似乎不是了。

反躬自省,我们的文坛的确需要重新打扫和认真治疗。打扫灰尘和垃圾,治疗病毒和疾病。否则就会发霉腐烂,病入膏肓。这几种病毒扩散下去,就会导致审美价值的错位,精神意志的顿挫,社会道德的滑坡,民族自信的危机,成为毒害社会和人们的精神鸦片。

因此,清除文坛病毒,净化文化空间,纯洁文学精神,维护文学良知,重塑文化形象,再造文学尊严,为社会创造美好的精神财富,是我们每一个文人所应担负的社会 责任。好在,我们还有更多的文人在坚持着文学的理念和精神,坚守着文学的良知和道德,文坛才因此没有霉变,文学也因此坚强地活着。这种坚持和坚守,是文学 的生命和脊梁。相信在这样的坚持和坚守中,文坛病毒会被清除,文化身心会很健康,我们的文学永远不死。

来源:文学报  作者:彭学明

分类目录 文学档案 档案馆

发表您的见解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