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

张颐武回应王安忆:”谎言”表述会减弱对作家尊重

近日,著名女作家王安忆在参加一个研讨会时生气地批评北大中文系教授、评论家张颐武连《收获》都不看就对传统作家妄加点评,轻易就推翻一个作家。19日,张颐武对王安忆的批评做出正式回应,在博客发表题为《尊重他人就是自重——对于王安忆女士言论的一点无趣但必要的说明》的文章。新年伊始,两人的口水战大有升级的趋势。

王安忆:评论家不看作品做出的判断是谎言

张颐武不久前曾指出“从文学创作来说,2008年是个小年,一线代表作家贾平凹、莫言、王安忆、刘震云等都没有推出作品,他们的空档期造成社会对文学界的关注不够多。”王安忆通过某报的转载文章看到这段文字,她觉得十分纳闷。称自己去年一头一尾,在《收获》上发表了两个中篇。张颐武作为文学评论家,总不能连《收获》这样的文学杂志都没有看过吧。王安忆说,“你可以说我表现不好,但不能说我不写。评论家不看作品就做出如此判断。而由此引发的种种判断,令所有的东西都变成了谎言。”王安忆称,几年前她在和德国汉学家顾彬交流中,对方曾不解地问道,为什么在当代中国轻而易举就能“推翻”一个作家?

张颐武:希望避免无趣和无谓的争议

针对王安忆的批评,张颐武表示:“我充分理解王安忆女士对于自身作品的高度重视和珍惜,并非常钦佩她据报载‘可以说我王安忆表现不好’的真诚和宽厚。但正如王安忆女士对于评论家提出的要求,王女士在发表意见之前应该对于评论者的见解有一点实事求是的了解和掌握。客观了解他人观点,尊重他人其实是自重,仓促地对他人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提出相当严重的诸如‘谎言’之类表述其实会使社会减弱对于作家的高度尊重。”

张颐武称,钱钟书先生的一个见解值得我和王安忆女士共同回顾:“文人好名,争风吃醋,历来传为笑柄,只要它不发展为无情、无义、无耻的倾轧与陷害,终还算得上‘人间喜剧’里一个情景轻松的场面。”希望钱先生的见解对我和王安忆女士都有所启示,避免无趣和无谓的争议,做好自己的工作,尽到自己的本分。

“你可以说我表现不好,但不能说我不写。评论家不看作品就做出如此判断。而由此引发的种种判断,令所有的东西都变成了谎言。”

——王安忆

“王女士在发表意见之前应该对于评论者的见解有一点实事求是的了解和掌握。客观了解他人观点,尊重他人其实是自重,仓促地对他人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提出相当严重的诸如‘谎言’之类表述其实会使社会减弱对于作家的高度尊重。”

——张颐武

本文作者: 吴波

附录

王安忆(女)(1954—)原籍福建省同安县,出生在南京,是作家茹志鹃的次女。1955年随母移居上海。1961年入淮海中路小学,1967年入向明中学读初中。1970年到安徽五河插队。1972年考人江苏省徐州地区文工团,在乐队拉大提琴,并参加一些创作活动。1976年开始发表作品。1978年调上海中国福利会《儿童时代》任编辑。1980年曾入中国作协文学讲习所学习。因发表短篇小说《雨,沙沙沙》(《北京文艺》1980年6期)等雯雯系列小说而引人注目。1987年调上海作家协会创作室从事专业创作。后担任中国作协理事。上海作协副主席。著有中短篇小说集《雨,沙沙沙》、《流逝》、《小鲍庄》、《尾声》、《荒山之恋》、《海上繁华梦》、《神圣祭坛》、《乌托邦诗篇》等,长篇小说《69届初中生》、《黄河故道人》、《流水十三章》、《米尼》、《纪实与虚构》、《长恨歌》等。其中《本次列车终点》获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流逝》、《小鲍庄》分获1981—1982年、1985—1986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其作品在海内外都有较大影响。80年代中期以前的作品多以知青为题材,表现其人生的追求和向往,以心理描写见长。80年代中期以后则着力于人性和人的生命本相的探索,如“三恋”等。90年代以后开始追求新的叙事风格,以《叔叔的故事》、《乌托邦诗篇》等为代表,她用现实世界的原材料来虚构小说,以小说的精神力量改造日渐平庸的客体世界,营造体现知识分子群体传统的精神之塔。近来语言变化更为明显,由简洁而趋拥挤,如《长恨歌》等,对上海这个城市作细致入微的繁复的描绘。

分类目录 文坛动态

一个评论

  1. wonsyn

    文人的口战,也就那么回事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